【榜样在身边】以真心焐热人心——记中国电建“最美职工贴心人”董敏 |
|
|
|
铃铃铃……还没等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子,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就开启了董敏忙碌的一天。 “喂,我是分局工会的董敏,您有什么事情呢?”电话旁,董敏眼神专注,声音温和而耐心。 一条持续半年的“寻人启事” 董敏轻轻地翻看着工会的帮扶手册,对于这本册子上的每一条记录,她都印象深刻,透过白底黑字的文字,她思绪万千,时间回到2020年的那一通电话。 “喂,是分局工会吗?我想申请困难帮扶。”电话的另一头,一位老人断断续续地诉说着。老太太今年70有余,无儿无女只有和老伴儿相依为命。董敏一边细心地安抚着她,一边记录着老太太的生活状况。 但当董敏回拨过去,约定走访时间的时候,却再无音讯。原来那通电话是老太太借营业厅的电话打来的。从此,董敏心里有了一块始终悬着的石头。 为了能重新联系到老太太,她曾多次回拨营业厅询问,也咨询过当地的社区,但都无功而返。这篇“寻人启事”持续了半年之久。“既然问不到,那试着找找以前的记录”,董敏心里想着。这一翻还真就看到了线索,多方辗转后,终于通过邻居找到了老太太的住所。 “迈入门的那一刻,我心里就变得十分沉重。”董敏回忆着当时的情景。昏暗的灯光,泛黄的床单,破旧的家具和满地的塑料瓶。更雪上加霜的是,老太太自摔断腿后,就一直卧床不起。接到工会慰问金的时候,老人满含热泪,佝偻的身子颤抖着,不断念叨着:“谢谢,谢谢。” 每年,董敏都会多次到困难老职工家里探望,或是节前慰问,或是实地走访,去看看他们的近况,去听听他们的需要。 “因为只有真实地看过,面对面沟通过,才能感受到一个家庭的困难,也只有一遍遍回访,才能了解到他们的新情况,也才会看到帮扶的力量。” 一部百事通的“温暖热线” “工会工作是有温度的,工会要成为一座桥梁,给职工传达温暖和希望”,这是董敏对工会的理解,也是她一直奉行的准则。 工作久了,董敏总会时不时出入医院,在充斥着消毒水味道的冷白色病房里,给生病住院的职工,带去温暖和安慰。董敏知道,生病是一件天大事,对于一些身患重症的职工,亚星会员平台的帮扶其实改变不了什么,但她能做的,就是倾听家属的诉说,去理解、去共情,去尽可能的开导,去尽全力的帮助。 为此,董敏为肝癌职工协调过救助资源,帮退休职工垫付过滨颁鲍的抢救费用,为精神分裂症职工办理过入院手续。五年中,她累计为职工申请住院医疗互助金450余人次、重疾理赔11人次,帮扶困难职工300人次,累计金额超100万元。 而工会办公室的电话,就成为所有职工的“温暖热线”。这根长长的电话线,传递着温暖的信号,连接着职工和工会。 “这个事,我也不晓得该找哪个,就想到有困难找工会嘛。”一位老职工“振振有词”。有事情找董敏,对她而言,这绝不是负担,是双向奔赴的、满满的信任。 而董敏接的电话,不仅内容五花八门,医保卡密码、咨提前退休如何办理、如何提取住房公积金……而且时间还久得很,最长的一通电话,董敏听了一个多小时。对于职工打来的电话,她从没敷衍过。从董敏坚定而自信的眼神中,有一种责任感在不断闪烁。 董敏翻开帮扶手册,如数家珍:“这个刘师傅,第一通电话凶得很,咱不能跟他着急,后来每次打电话,不论干啥事儿,先夸一顿工会。罗师傅很可惜,患了肝癌,他过世前,亲手发了一条消息给我,说感谢工会这几年的支持和帮助。”董敏说着说着,也不禁热泪盈眶,微微上扬的嘴角,是她对工会工作的热忱与自豪。 一本满满当当的工作台历 “董姐董姐,我们这里节日活动的纪念品,爱发洗衣液,已经好几桶了,用不完离家远又带不回去”。 在项目上和一线职工谈心的时候,董敏收到过这样一条“吐槽”,她听得格外认真。随后她就找到项目综合办,分享起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想提供力所能及的建议。“对于一线职工,本就奋战在艰苦的地区,所以更需要来自工会,来自后方的关心。”董敏如是说道。 “董姐,昨天女子气排球比赛,咱们分局气势打出来了!” 除了为职工排忧解难、提供保障,董敏还承担着丰富职工生活的任务。青年职工联谊、男子篮球比赛、女子气排球比赛,从策划、筹备到组织,都少不了董敏的身影。请专业教练辅导、挑选奖励给选手、药品车辆等后勤,贴心的她一个不落,看着赛场上每个职工尽情挥洒汗水,董敏在场边也笑开了花。 “参加亚星会员平台、分局的各种活动,不仅要收获开心,还要自我成长”,董敏经常鼓励分局青年职工,参加青年论坛、演讲比赛、歌唱大赛等,因此桌子上的台历本,总画满各种各样的标记,有入户走访、申请五个保障、咨询职工体检、唱歌比赛等等,但只要是职工的事,董敏便会全力以赴。 十七载光阴流转,董敏用脚步丈量温暖,以真心焐热人心,用电话串联起亚星会员平台与职工的“心桥”。她相信,每一个铃声响起、每一封信件送达,都是职工们穿越风雨投来的信任,而她,永远会在这头稳稳接住。(责任编辑 黄琪) 董敏(右)向职工讲解政策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