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会员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园地

在泥土与岩石中生根发芽

发布日期:2025-08-18???? 信息来源:南方分亚星会员平台   作者:胡远南   字号:[ ]

“左边间隙小了!”师傅紧盯着机械臂抓起弧形管片,眉头紧锁,目光扫过盾尾油缸撑靴处,突然抬手示意暂停俯身用角尺反复测量校准,沉声指挥道:“调整封顶块拼装点位。”待数值精准达标,他直起身挥手下令:“继续!”

我跟着师傅的节奏,快速记下刚刚的管片拼装选点的要领。隧道的灯光打在师傅的反光衣上,映射着管片,我的思绪忽然回到了去年的夏天。

地下25米的灼热初体验

2024年夏天,作为新生,我申请来到了盾构队工作。8月的深圳,天气预报持续发布高温预警,而地下25米的隧道里,闷热、潮湿裹挟着机油味的空气更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第一次下井时,汗水浸透我的衣服,持续的高温让我有些吃不消,然而站在轨行区清理渣土的工人们正抡着膀子一铲一铲地清理着掉落的泥渣。

彼时,深圳地铁15号线宝流区间右线盾构始发刚过一个月,盾构机已经掘进完成100米。监控室里,值班队长紧盯屏幕上的各项数据,实时指导现场施工;隧道深处,直径6.48米的盾构机像钢铁巨兽般正稳步向前迈进,刀盘转动的轰鸣在隧道中回荡,操作室的按钮面板闪烁着我全然陌生的绿光。就在此时,师傅拍着我的肩膀说“以后这大家伙就交给你照看了”,让我攥着操作手册的手直冒汗。

隧道里的成长必修课

最初跟着师傅学习时,总把铰接有杆腔与无杆腔记混、忘记隧道内有毒有害气体表格的按时检测填写,直到被师傅用手电筒敲着安全帽说“隧道里容不得半点马虎”,才真正明白这份工作的分量。

记得第一次独立掘进那天,坐在盾构机操作室琴台前,我是既惊喜又担忧,双手控制不住地开始发抖。在一旁的机修笑着打趣道:“小伙子还是年轻了点,还紧张得手抖呢。”本来还担忧操作与应变能力达不到自己和师傅的要求的我,听到这话越发想要证明自己,师傅在旁边告诉我“别怕,带着你的少年心气一路往前。”

师傅的鼓励让我充满斗志,操作时,我脑海中反复回想师傅的叮嘱,思考如果是师傅,他会怎么做?我学着师傅的样子,眼睛一直盯着数据的变化,手指不停地拧着旋钮调整着参数。心态也逐渐从紧绷到逐渐平稳,最终游刃有余地完成了单环的掘进。推进完成后,我兴奋地“回怼”机修“还敢说年轻人不行吗”看到他脸上的笑脸,我也终于明白,那不过是他激励我的方式。

凌晨叁点的隧道里,监理工程师在检查表上签下名字,师傅拍了拍我沾满泥浆的肩膀,递过来一份热腾腾的饭菜说,现在我能放心了把这大家伙交给你了。那一刻,地下深处的暖意,比地面的阳光更让人踏实。

续写筑梦故事

如今再面对突发状况,我已经能深吸一口气说,我来处理。从对着掘进系统面板发呆,到能快速排查问题;从在交班会上不敢发言,到能清晰汇报每天工作与异常情况。那些曾经觉得“啃不动”的技术规程,如今都成了口袋里磨得卷边的“护身符”。

这份成长离不开组织的温暖护航。项目党支部每月开展的谈心谈话,总能精准捕捉到我工作中的困惑:当我因连续夜班感到疲惫时,书记分享的“轮班调整小技巧”让作息逐渐规律;当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时,项目部党支部会为我点亮方向。

而那些精心策划的活动更像粘合剂,去年元旦的集体聚餐会上,平时严肃的安全总监唱起了跑调的歌。这些时刻让我真切感受到,我们不仅是并肩作战的同事,更是彼此支撑的家人,团队凝聚力就在一次次心与心的贴近中愈发强劲;在这大家庭中深受“长辈”的影响,我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如愿成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以后的时光里我将不断的向大家庭中的前辈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隧道尽头的灯光越来越亮,就像深圳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脚步。这一年教会我的,不仅是盾构机的操作规程,更是在深井下学会的冷静,在团队协作中懂得的坚守。未来还要跟着七局穿越更多地层,愿自己永远保持初下井时的敬畏心,在隧道里续写属于我们的故事。

胡远南操纵盾构机






【打印】 【关闭】